我国第一个建筑系、第一座新型20吨小高炉、第一台模拟电子计算机、第一个大学科学园、第一台国产CT机、第一块超级钢原型钢、第一家软件上市公司……
百年办学历程中,东北大学从始至终坚持与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同向同行,用一个个中国“第一”践行着“自强不息、知行合一”的校训精神,用实际行动响应国家战略需求。白鹤滩水电站、川藏铁路、新一代战鹰战舰核潜艇、港珠澳跨海大桥等国之重器,都镌刻着东大人的印记。
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大学校长冯夏庭教授接受科技日报记者正常采访时表示,东北大学从始至终坚持“四个面向”,聚焦大问题、大工程,强化有组织基础研究、有组织工业合作、有组织产教融合,积极地推进国家级科学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努力在工业互联网、高端装备、绿色冶金、深部工程、人工智能等领域,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
根植白山黑水之间,聚焦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需求。东北大学围绕回答好“强国建设,教育何为、东大何为”的时代课题,进一步拓宽视野、明晰方向、完善措施、抓好落实,推动一流大学建设实现新突破。
“不仅能够结合企业的实际的需求提炼科技难题、攻克难题,而且要开展深入的学术研究,让中国的控制技术全面跻身世界领先行列。”中国工程院院士、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柴天佑对我国控制技术的发展有着更高的追求。他们在国际上率先提出生产全流程全局优化控制理论与方法,打破国外垄断,科研成果被写入国际自控联引领未来自动化发展趋势白皮书。
多年来,东北大学慢慢地增加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业智能与系统优化前沿科学中心、计算机软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2011协同创新中心等重大平台建设,持续提升原始创新和集成攻关能力。在“创新团队建设工程”中,数十支创新团队涵盖深地深海、人工智能、高端装备、新材料等一批国家重点研究方向。
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关键共性技术、钢铁数字化与智能化等方面解决了一个又一个“卡脖子”难题,相关这类的产品和技术成功应用于C919大飞机用8万吨模锻液压机、国内首套6兆瓦风电主轴轴承、探月和载人航天发动机涡轮盘、第四代核电等一大批国之重器。
此外,学校在关键核心材料和腐蚀防护技术取得一系列成果,大范围的应用于航空发动机构件、特种安全检测设备、高端数字控制机床、国产光刻机、复兴号高铁等装备,为我国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和高端装备制造提供支撑。
“坚持‘四个面向’,围绕国家重大战略,聚焦行业和区域发展需求,充分的发挥自身在技术创新、转移和产学研深度融合方面的优势,强化有组织科研模式,持续加强机制创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谈及东北大学办学特色和发展理念,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大学副校长唐立新表示。
国家重大需求是“原动力”,企业实际的需求是“着力点”。20世纪80年代,作为东北大学前身的东北工学院提出了“以科技一条街起步,尽快建设科技工业园区”的建议。学校以沈阳市政府新建南湖科技开发区四个专项工程为契机,启动建设“东北工学院科学园”,开启了中国大学科技园的发展历史,培育孵化了我国第一家软件上市公司——东软集团,成功研制出全球首台极速能谱CT,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
发展至今,“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已成为该校重要办学特色之一,形成了教学培养人才、科研创造成果、成果孵化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推动人才教育培训和科研成果转化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打通了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到市场的全链条转化通道。转化经验成功入选国家发展改革委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百佳案例、科技部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中国科协全球国际技术转移百佳案例、教育部“提质促转”及工信部“协同创新”典型经验。
瞄准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不断跃升。“双一流”建设至今,东北大学荣获各类科技奖项327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奖励12项,牵头省部级一等奖73项。
“面向未来,东北大学将坚持不懈用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深入学习贯彻习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弘扬‘自强不息、知行合一’的校训精神,秉承‘实干、报国、创新、卓越’的文化品格,更好地把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结合起来,走好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之路,更好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贡献东大力量。”东北大学党委书记郭海表示。
南泥湾是中国军垦、农垦事业的发祥地,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业精神的发源地。
延安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在采矿井约40家,年开采量约5000万吨,但煤质坚硬、自动化程度低等难题严重制约着煤炭产业的发展。
近日,在陕西延安举行的“弘扬延安精神,奋进伟大时代” 网上主题宣传系列访谈中,洛川青怡庄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肖小杰介绍,他们企业的苹果按个卖,一个可以卖到10元。
堆积起来的生菌木材冒着热气儿,菌种生产厂房里机器轰鸣,滑子菇大棚里农民忙着收“金疙瘩”。
你以为的农村是雨天泥泞,还是道路整洁?爬高上低,还是风景无限?高家原则将山体沟道治理作为城市有机更新和创建文明典范城市抓手,让山体沟道,环境大改善。
近日,在陕西延安举行的“弘扬延安精神,奋进伟大时代” 网上主题宣传系列访谈中,延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数字化的经济专业负责人王珊珊介绍,从卖苹果到卖服务,这是数字技术非常好的一个创新,和产业结合的非常有深度。通过消费者与大自然以及果树的亲密视觉接触,能提高他们的体验感,增加对苹果这样的产品的客户粘性和客户忠诚度。
激昂的旋律回荡在空气中,豪迈的歌声飞扬于天地间。壮丽的情怀澎湃在心田里,不朽的精神传承于岁月中……
青山环绕、绿水蜿蜒,这是吴起南沟村给记者们留下的第一印象。谁能想到,这个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的小村庄,曾经风沙肆虐、植被稀疏。经过二十多年艰辛努力,光秃秃的黄土高坡绿意盎然。
在宝塔区河庄坪镇政府的扶持下,延安菌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用“企业+合作社+农民”模式,带动400余人家门口就业,人均增收2000元。食用菌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为农民带来稳定收入,更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点赞延安菌舰,为农民增收,为乡村添彩!
10月23日,“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媒体团来到了延安新材料产业园,亲身体验石墨烯发热背心,感受科技的温暖拥抱。
近期,延安市薛张小流域水土保持项目碳汇交易成功!这不仅是一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更为延安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10月22日,“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媒体团来到了位于延安市安塞区南沟村的苹果基地,在这里记者们亲身体验苹果采摘,倾听果农的心声。同时,记者团还开展了一场特别的直播带货活动,助力果农销售苹果。此次活动不仅展现了果农的辛勤付出,也让更多人了解到延安苹果的魅力,为乡村振兴贡献了一份力量。
10月23日,“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逐梦之路”媒体采访团走进延安宜川县,追寻“悬崖造林队”的故事。
陕北说书最近火爆出圈,董宇辉在直播中表示向往陕北文化,想成为一个陕北说书人。这一段陕北说书,带你行走在延安的绿水青山间。
近日,在陕西延安举行的“弘扬延安精神,奋进伟大时代” 网上主题宣传系列访谈中,延安数据(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高延宏介绍,延安的地域特点适宜建立算力中心,要把平台搭建好,把更多的企业引到延安,建立归属在延安的算力中心,更好的服务延安、服务陕西。
“圣地蓝”成延安靓丽新名片!近年来,延安出台多项措施积极地推进环境治理,有实际效果的减少空气污染源,空气质量优良天数逐年增加,2023年达到323天,让蓝天白云常驻延安上空。
如今,延安子午岭林区有目前已知的国内最大野生华北豹种群。随着延安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其种群栖息地向北扩散近五十公里!
10月22日,在南泥湾,“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媒体团采访南泥湾,齐声合唱经典曲目《南泥湾》,在歌声中,我们好像看到了昔日的开荒景象,感受到了那份自力更生的坚韧精神。一曲《南泥湾》,唱出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